•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张步廷:挑战,永不止步
    日期:2018-05-08 阅读:
    打印

    一天晚上,QQ上突然弹出了一个同学的对话框,他说,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个比赛,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办公楼214聊聊。于是我来到了214,由此也开始了我的挑战之旅——渔民号子。

    之前并没有参加此类比赛的经验,所以刚一接触项目文本时,总是处于懵懵的状态,队员们却没有因此嫌弃我,而是耐心地告诉我如何去做。从不知如何使文本更适合比赛到轻松自如地找出文本的错误,从不懂图片与文字摆放的对应到熟练的教导新队员如何去思考文本。

    记得刚进“海岛行”团队不久,学校通知第二天早上8点有场校内的模拟答辩,因为我们前一天晚上修改文本到了10点钟,只能第二天提前去打印文本。但当我们早上到达主区时,发现主区只有一家打印店营业,而门前站满了同样打印比赛文本的同学,等到轮到我们时,突然发现打印店的电脑版本太旧,与我们的文本格式不对应。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昨晚太着急,导致文本没有加页码。我想寻求老板的帮助,而老板却说自己不在行。看着时间马上临近8点钟,我只能一边上网百度一边打电话给朋友寻求帮助,不知当时是因为天太热还是紧张,额头上的汗珠止不住的流,最后终于慢慢摸索到了解决问题的步骤,一步步地将问题解决了。

    每一次的答辩,每一次修改,都充满着不可预测的挑战,一次次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但也慢慢地将渔民号子推向更远的远方。

    2017年暑假,刘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威海荣成,我也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渔民号子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首先来到了荣成市的瓦屋石村,打算寻找荣成渔民号子的传承人——李永喜老先生,来到之后发现老先生早已搬家离开了村庄,而我们却意外在这发现了当地特色民居——海草房。一路欣赏当地特色的民居,一路采访当地人对渔民号子的看法。后来间接地得到了李老先生的联系方式。当我们打算离开渔村时,因为当地偏僻,交通不便,很少有往来客车,而当时天色已晚,车辆更是稀少。我们一群人在望不到头的路上走着,伸手拦车,来回的车辆却丝毫没有打算停留的意思。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村口,分成了两队,一队进村找车,一队留在路口拦车。终于我们找到了车辆,一群人疲惫地靠在面包车的沙发上,像是一群征战归途的士兵。

    后来我们找到了李永喜老先生,虽是晚上7点钟了,老先生仍是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与我们分享了他对渔民号子的看法。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先生是一个极具思想、与时俱进的传承人。他对于渔号的传承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渔号的传承需要与经济相结合,调动人们对于渔号传承的积极性,并且他自创了一套渔民号子体操。在保护渔号的路上,也正是因为这些传承人身上的认真以及对于渔号的那份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鼓足勇气面对前方的挑战。

    “挑战杯”已经结束了,但在保护渔号的道路上,道阻且长,希望我们能够在时代的风浪中喊出自己的渔民号子。最后,要感谢渔民号子,不仅感谢它带给我的成长及历练,还要感谢它让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