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土壤呼吸机:赋能现代农业 服务乡村振兴
    日期:2021-11-03 阅读:
    打印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项目《土壤呼吸机》(指导教师:张振华、杨润亚、崔步礼、杨春娟、杨琳琳)获全国银奖。土壤呼吸机团队致力于水气耦合灌溉技术革新与应用,创新水肥气集成系统。团队在大量实验数据采集基础上组建了水肥气高效调控数据库,提供针对16种作物,8种土壤和4个生育期的水肥气最佳配比解决方案,向种植农户免费开放。目前,建成了国内首个用于公益推广的百万级数据库,赋能现代农业、服务乡村振兴,在山东、河南及江西等地累积推广110余万亩,助农增收16.8亿元。其中,赣南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

     

    作物根区缺氧,水肥利用率偏低是制约滴灌水肥一体化整体效益的关键问题。为解决植物根区低氧胁迫的问题,在张振华院长的指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攻关,土壤呼吸机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水、肥、气耦合理论,该理论即是传统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升级版,将氧气微纳气泡与灌溉水均匀混和。他们将水肥一体化中用于吸肥的文丘里射流器,经过流道改良与优化用于吸气,通过反复试验与调试,成功实现了基于文丘里射流器的水肥气协同调控与利用。团队构建了国内首个百万级水肥气高效利用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3个气候带、8种土壤和16种作物所需的水肥气最佳配比方案。在山东、河南江西等地累计完成了110万余亩水肥气一体化相关理论与理念的公益推广,促进了国家农业机械升级改造、农业新理念的普及,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呼吸机团队开展“千村调查”实践项目,他们深入田间地头,采集气候、土壤和作物等因素的海量样本与数据,之后进行科学严谨的检测与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方案筛选。经过三代团队成员七年的努力,走过了华夏110余万亩良田沃土,进行反复试验,取得了上万条科研数据。团队员经过长达数月的准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最终取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我们所做的着一切,是为了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福祉。参加大赛,我们开阔了眼界,找到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团队负责人吕文豪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