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艾静:追逐梦想
    日期:2019-05-27 阅读:
    打印

    “梦”,是当下国人用的最多的汉字之一;“梦”,是历史的缩影,是心灵的思想,是希望的钥匙。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需要引领的力量,更需要为梦想而奋斗的实际行动。

    人生因梦想而美丽,人性因梦想而伟大。小时候我梦想着长大后去拍电影、去当影视明星。在无数个七彩梦境中成长的我,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家乡县级电视台扛起了摄像机,拿起了话筒,当上了一名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

    有人曾说,记者是一群行走在路上的人。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始终将镜头对准百姓,将关切留给社会。作为记者虽有光鲜亮丽的光环,但在这光环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是坚持与坚守。记者的工作没有早晚,生活更没有规律,几乎每天都要去企业、下乡村,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的足迹。记者每天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备战状态,平常日要加班加点赶制当日新闻;节假日,要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忙着制作节日新闻。尤其是外出采访,夏天顶着烈日,不知中暑了多少回,冬天冒着严寒扛着摄像机,手上生出了许多冻疮。特别是当了记者后,本应尽好一个母亲的义务和责任,但自己却成为一个被照顾者,特别是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既不能按时接送,也不能相守辅导,只能把孩子托付在八小时以外的小课堂。当记者以来,肩上的摄像机从十几斤变成了五六斤,虽然机器变小了,人变老了,但一个新闻记者对党的一片赤诚,对新闻事业的要求永远没有变。

    对记者来说,无节假日是生活的常态,但这也并不是一个什么难题,难就难在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记得有一年去某镇采访营救一个四岁的落井女童,我在现场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从下午1点钟到现场开始,到晚上8点小女孩获救,我扛着摄像机整整站了7个小时。回到台里已是晚上10点钟,我连夜赶写编辑了《千人七小时爱心大营救》的稿件,第二天德州电视台台、山东电视台播发了头条新闻,中央台新闻频道和中央10套《讲述》栏目、上海东方和湖南卫视也相继进行了转播。

    岁月如歌。在每天的茫茫碌碌中,在每天的来去匆匆里,在这个广电大家庭里,我感受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幸福与艰辛;在一个个镜头里,在一行行的文字间,品味着新闻工作者的快乐与责任。作为地方电视台的记者,不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更要深入挖掘本地自身的地域特色,把本土文化做精、做深、做透。

    2009年,在我记者生涯的第8个年头,命运又给我开启了又一个梦想的舞台——《百姓生活》制片人。这是电视台一档展示平民百姓自我风采的电视自办综艺栏目,内容包含娱乐休闲、逸闻趣事、竞技体育、人文风景、音乐舞蹈、说演弹唱等。在筹备2012电视台百姓春晚那一年,为了让老百姓尽情展现多面自我,尽享老百姓自己的舞台,《百姓生活》栏目组从9月份开始,就走进农村、广场、社区、企业、学校等多个拍摄地点,层层选拔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从晚会创意到策划编导、从统筹到具体组织、从节目编排整合到舞美设计、从现场导演到编辑制作、从后期包装到监制播出,栏目组反复推敲,精准发力,确保在小年腊月二十三正常播出。期间,共策划编导、拍摄播出节目80多期,参与群众多达万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喜爱。

    如今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13年的记者生活,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种感情,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信念。她让我在忙碌中收获着快乐,在充实中感受着幸福,在梦想中不断进步成长。这快乐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快乐;这幸福,是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幸福;这梦想,是作为一个广电人伴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而美丽的梦想。

    梦想在,希望就在。广电梦,就是我的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