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杨泽森:梦从青春起步,业从创新开始
    日期:2019-05-07 阅读:
    打印

    杨泽森,中共党员,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第二党支部支部委员,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4班班长,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曾获省政府奖学金。在第三届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并以第三名的成绩勇夺全省季军;2017年9月在“互联网+”国赛现场获铜奖;在烟台市举办的“探索之路”大学生科技成果展中代表我校进行科技创新交流;在2019年考研中,成功考入上海电力大学的电力信息技术专业。

    理想是石,擦出星星之火

    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在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引导下,杨泽森就对科研学习、创新创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参加了各种赛事活动,在烟台市举办的“探索之路”大学生科技成果展中代表我校进行科技创新交流。在第一届山东省青啤营销大赛中获得营销能手奖。随后杨泽森加入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跟随指导老师周文举教授一起学习、做项目。通过不断地钻研,在挑战杯大赛中凭借项目“智能禽蛋分拣系统”最终获优秀奖。

    2017年6月份,在我校召开的第一届LOE-国际未来智能计算会议中,杨泽森第一次了解到了计算机之父:图灵,第一次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第一次使他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热潮,并种下了创新的种子。

    “人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会议中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刘云浩引用的古希腊哲学家的一句话,成为他在创新创业路上的一贯追求和动力。

    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

    如果说你在山脚下,有个叫“理想”的人站在山顶上俯视你,那么努力就是一条送你到山顶的缆车,它在使你与理想肩并肩的同时,也需要你克服对万丈深渊的恐惧。追求卓越并不是简单的一次头脑风暴,它更像是一场人生旅行。

    借着马上到来的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契机,杨泽森和实验室的成员们组成了一支团队:“智瞳”高速机器视觉检测项目组,兴致勃勃的报了名。初衷很单纯:为了创新,为了技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过接踵而至的问题不单单是技术问题,竟然还有市场、营销、财务等各种和本专业毫不相关的事情,这让技术宅们很尴尬。最终又从商学院引进两名女生,分别负责财务和市场。于是,在组建队伍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学着分工和合作。

    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杨泽森团队进行研究的项目是面向工业领域专门用于瓶盖质量检测的一个装置,利用工业相机代替人的眼睛完成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工作。

    用于技术测试的实验平台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血,他们把课余时间几乎全奉献给了实验室。直到校赛开始,设备还不能实现准确的次品剔除,在感觉首轮就要失败的时候,评委老师说:“我对你们的理念和设备抱有期望,希望你们能继续坚持下去。”这无疑是最大的鼓励。为了赶在比赛前做出项目,整个团队常常在实验室奋斗到深夜。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成功

    通过一轮一轮的参赛,项目经验渐渐变得丰富起来。但通往成功的道路远没有这么轻松,比如项目设备出现光源频闪、程序bug等技术问题,团队成员需要在有限时间内不断调试、商议、咨询老师,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也对市场营销逐渐有了详细了解。在准备期间的路演环节,针对不同评委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认真修改。

    7月底,在学校同学们回家过暑假时,团队却在做项目最后的冲刺,通过逐渐丰富的项目经验,最后凭借超强的意志和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获得了第三届“互联网+”大赛省金奖,并在接下来的四强争夺战中成功晋级,在山东教育电视台与来自山东大学的三支团队展开激烈对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获得了省季军的骄人成绩,一路走来,战胜了全省一万多支团队走到了最后。

    在参加比赛的这半年中,他的收获远远大于预期。创新,不单单是一次头脑风暴,它更像是一场人生旅行,在这期间,结识朋友,磨练意志,扩展视野,最终,悄悄的改变了心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理想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

    在19考研当中,他成功成为了上海电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开启了新的旅程给自己的大学四年画上了一个充实的句号。

    人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杨泽森通过在实验室做项目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全面提高了自己能力,比普通同学更加参透所学知识,对市场有明显的认知,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

    在杨泽森看来,大学期间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创新即人生,梦从青春起步,业从创新开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