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肖涤非:星光不负追梦人
    日期:2019-01-17 阅读:
    打印

    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并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他是实践道路上的行者,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并取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他是优秀的学生干部,思想积极上进,努力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他愿当黑暗世界中的一颗火种,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为盲生们带去快乐和温暖。2018年11月,学生工作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的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列活动之“身边的榜样”巡回宣讲报告会,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6级学生肖涤非作为宣讲团成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刻苦学习、创新实践、公益活动的故事。

    做学习路上的攀登者

    肖涤非深知唯有真才实学才是立足于社会的资本,他热爱学习,除了认真完成本专业知识,还自学了诸如《March——高等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周公度先生的《结构化学基础》《普通化学原理》等一系列较深层次的教材。肖涤非的努力也终于换来了回报,在四次期末考试中,取得三次专业第一,一次专业第二的好成绩,平均学分绩点达到了4.3,两学年综合考评成绩均位居专业第一名。

    如果说在学习上埋头苦干对肖涤非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学院学生工作中化身一颗螺丝钉也是他的追求。大学期间,他加入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会,工作踏实,认真负责,得到了同学和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后来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他积极配合学院领导、老师的工作,团结协作,带领同学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举办各项文体活动,圆满出色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在提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的时候,他说:“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时间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有效利用时间,时间总会是够用的,抓住边边角角的时间,甚至有的时候在一些空隙里就能够完成很多的工作。 ”

    当说起对大学生活的规划,他说道:“考研是我上大学前就确定的目标,我现在也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着。”从步入大学校门到现在,他从来没有忘记当初的目标,他明白目标不能只挂在嘴边而是用行动将它落在实处。

    做创新路上的践行者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时期主要是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到了大学,就要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是个理科生,所以在上大学之前,我就计划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做实验,多做研究。”肖涤非说道。

    大二以来,他一直跟随徐彦宾老师从事二硫化钼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催化分解(海)水产氢领域的研究,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他为负责人的课题小组研发出的通过低温回流的一步法制备具有高效催化析氢性能的复合电极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个项目自2018年以来连续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科技组国家三等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51吃瓜_巨乳九儿_黑料不打烊_欲梦露点_hentaicartoon赛区特等奖及烟台市创业大赛优胜奖等系列奖项。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碳纤维专用高性能粘结材料项目团队,与团队成员一同获得了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金奖,成绩显著。他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的能力也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到提高。

    无论是进行实验还是参加比赛,挫折与困难总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肖涤非用他的坚持和团队精神一次次迎难而上。肖涤非一直用“天道酬勤,自强不息”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当有人问他参加比赛的经验时,他回答道:“我没有课的时候都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晚上十点以后再回宿舍,周六周日甚至比工作日都忙,寒假暑假也是经常留在学校里做实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正是因为肖涤非的勤奋好学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所以历经了江湖夜雨的洗礼后,终于换来了收获的桃李春风。比赛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老师的帮助,谈起自己所在的团队和老师,肖涤非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感动。“我在青岛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时候,因为一时疏忽,忘记了复印身份证,还好在团委老师的帮助下,为我们争取了时间,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他向记者分享着参加比赛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做公益事业的热心者

    肖涤非高中时期便积极跟随家长和学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一的时候他加入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并两次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当记者问及多次志愿服务经历中,哪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时候,他回答道:“我去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盲生们吹奏葫芦丝,第一次去之前感觉有一点点害怕和紧张,因为我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流,但是去了之后就发现自己完全就想多了。在与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善良,这也让我非常感动。”虽然盲生的眼睛看不见,但他们也同样以一颗真心感受到了肖涤非的善意与真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肖涤非始终相信积善成德,善良是一种习惯,奉献是一种选择,一点点善举如同涓涓细流终会汇成大海。除了在公益活动中奉献自己,肖涤非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去年暑假,肖涤非和学院老师、主席团成员一同组成“温暖微光”新一代社会实践团,在莒南县相沟镇圆满完成了以扶贫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在精准摸排帮扶村的建档立卡户及留守儿童家庭的同时,还开展了义务支教活动,指导孩子们学习。他们的实践活动在新华网、临沂日报等媒体报道。(李香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