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故事

    鲁大故事

    韩淑红:暖暖青鱼情——韩国忠清南道行
    日期:2018-07-17 阅读:
    打印

    岁月穿梭,今年的双十一因泽东同学的邀请,我们来到了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的元青里,泽东的奶奶家拜访。

    与伟人同名,吴泽东,是来我校留学时我教过的学生,小时候曾独自在烟台留学三年,爱中国的种子早已播在童年的记忆里。

    灶台·奶奶·泡菜缸

    韩国农家的灶台是一家人一日三餐的阵地。初见这种旧式灶台,感觉他们设计的大中小的锅灶真实用,同时解开了我来韩后的一个迷惑:在益山市场看见过不少弯腰驼背的老奶奶,而不是老爷爷。正是这种传统灶台离地面太低的缘故,让一辈子为了家人常年操劳在灶台的韩国妇女,留下了辛劳的见证。而韩国的男人是不许踏入厨房半步的,他们在外面江湖奋争才是韩国传统认可的模式,以至于今天很多的现代家庭仍旧保留这一观念。

    奶奶做的饭菜味道好,色泽美,萝卜、白菜、芥菜、小葱、鱿鱼、螃蟹等泡菜我们吃了个够,更有奶奶在海边捡拾的野生海参,满满地调制了一大碗,甜辣生鲜恰到好处。奶奶还炖好了一锅自家养的跑鸡,非让我们端到附近的民宿去作为下午的加餐,想来就唇齿生津,香满心间。

    79岁的奶奶一生辛劳,泽东常说她脾气不太好,其实看似有点急脾气的老人,内心是坚韧和好强的,养育的五个子女个个优秀不说,最让我吃惊的是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泡菜缸和两大桶满满的食盐——新一年的全家吃的泡菜就在眼前了,家里的几个大冰箱很快就要装满独具风味百吃不厌的各式泡菜。

    爷爷·全家福

    泽东爷爷已80岁了,孙子的名字也是老人因喜爱中国而取的。虽生活在农村,爷爷也拥有摩托车、拖拉机、带斗汽车等各种机动车。爷爷发动拖拉机的那股劲儿,连孙子都自叹不如,虽然老人的手有些颤抖,走起路来腰也有点弯,可那速度是杠杠的,我们几个都要紧跟慢赶的才能跟得上。饭间,爷爷专门把电视调到了中文国际台,知道我们听不懂韩语交流不便,但他却可以读懂电视上的汉字。

    坐在暖暖的旧式韩屋地板上,听着电视里才旦卓玛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看着墙上60年前的彩色全家福,那时照片里年轻帅气的爷爷在时光的长河里坐在了我们的对面,和善友好。

    野鹿·西海·泰安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曾在路上几次见过穿越公路的野鹿,但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茫茫空无一人的海滩上,也能看到飞奔的野鹿。我们几个人欢喜大叫,忘记了海风吹打脸颊的寒冷,一路听着海浪,踩着时而黏着的泥滩,踏着大大小小的石块,穿越一大片海滩到了对面的马路,第一次在西海遥望着对岸的烟台.......

    走入元青里的农家,望着成片的稻田和收割后的稻草垛,听着不远处阵阵的海浪声和附近可见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声,没有院墙的开放式庭院,一前一后的新老房屋和设施齐全的几个蔬菜大棚,并没有因为语言不同而陌生。特别是模样憨厚的小白狗,一点没有因为我们说着它不熟悉的汉语而狂叫,从去到走都摇着尾巴。

    早起看日出的提议一拍即合,我们约好清早6点在爷爷家集合,由爷爷带我们去村子的西山顶的瞭望楼看日出。早上5点45,我们拿着手电,真正披星戴月走在回爷爷家的乡间小道上。在爷爷的带路下,我们走到了白天远远看到的瞭望楼,虽然没有开门无法到楼顶观日出略有遗憾,可是下面的老人娱乐活动中心的“青鱼”汉字馆名让人格外亲切。

    短短的泰安郡之行结束了,虽然临行前也表达了欢迎老人去烟台,可是这样的人生瞬间恐怕只能回味,就像走时奶奶眼底泛起的泪光和爷爷快速转身的步伐........

    生活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暖暖的青鱼情历久弥香。(国际教育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