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要闻

    鲁大要闻

    我校在柔性复合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2-08-01 阅读:
    打印

    日前,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刘桂静博士以《Hydrogen-Bonding Reinforced Flexible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Enhanced Energy Storage》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18.808 )发表论文,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

    在水系储能(RABs)中,镍/铁(Ni/Fe)、钴/铁(Co/Fe)、钴/锌(Co/Zn)、镍/锌(Ni/Zn)等被认为是一类有前途的储能系统,具有水电解质的天然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缺乏先进的电极材料是阻碍柔性可充电水系电池高比能量密度和结构稳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刘桂静等人通过简便的策略设计了高性能柔性正负电极材料(CC/CoCu-DH@eRG-2为正极,CC/FeOOH@eRG为负极)。复合材料中的两种组分通过分子间氢键进行化学连接,从而有效防止了它们的分离,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了氢键的存在,有利于电化学性能的明显改善。该工作能够指导柔性复合电极材料的设计,从而达到高稳定性和高能量密度储能的目标。(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撰稿:刘桂静 审稿:于兆玲 刘希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