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生入口
    • |
    • 教职工入口
    • |
    • 校友入口
    • |
    • 访客入口
    • |
    • 信息公开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鲁大标识
    • 组织机构

      党委办公室
      纪委机关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工会(妇委会)
      团委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财经处
      审计处
      后勤处
      资产处
      实验室管理处
      基建处
      保卫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法律事务室
      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教育信息技术部
      汽车技术实习中心
    • 院部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区域国别学院
      外国语学院
      盈科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商学院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
      水利土木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
      园艺学院
      水产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张炜文学研究院
      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学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 学科建设

    • 合作交流

      服务地方
      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集团
    •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生就业指导
    menu
    close

    鲁大要闻

    鲁大要闻

    【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委书记王庆教授:党建联建赋能高校发展
    日期:2025-09-23 阅读: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与高校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党建联建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不仅是组织方式的拓展,更是治理能力的提升。高校党委应立足实际、系统谋划,创新完善党建联建的机制设计和实践路径,真正让党建成为驱动高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红色引擎”。

    强化系统思维,夯实党建联建的组织基础。党建联建要实现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融合”的转变,须在组织机制上做好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突出顶层设计、完善联建机制。学校党委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党建联建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联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合作对象、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同步完善组织协作机制、沟通协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交流机制,实现联建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考核的闭环管理,打造参与广泛化、方向精准化、形式多元化、成果长效化的联建工作模式。优化组织体系、促进协同互动。积极发挥省级以上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和“强国行”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校内外双线推进、党组织三级联动、党员分类参与”的组织体系,通过共建党员活动阵地、联合开展组织生活、共同举办主题党日等方式,推进校地、校企、校际党组织之间形成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强化基层执行、确保任务落地。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通过签订联建协议、建立联合工作组、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构建“供需对接、资源整合、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常态化合作模式,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域协同”的联建新格局。

    推动资源整合,拓展党建联建的功能路径。党建联建的核心在于通过组织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关键要在理论教育、实践创新和机制保障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发挥红色优势、强化思政引领。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共建党性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和网上红色场馆,开展沉浸式教育体验;合作开发红色文化课程、编写教育读本、创排文艺作品,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紧扣学科特色、推动创新协同。围绕学校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等优势学科,与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党组织开展组织联建、工作联动、难题联解,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强化党建工作在创新融合中的方向引领、精神塑造和服务保障功能。立足立德树人、拓展工作载体。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协同创新伙伴”计划和“百名博士(教授)进百企”行动,深入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联育新路径。通过平台化建设,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实践基地等实体平台,为长期合作提供支撑;通过联盟化发展,组建跨单位、跨领域的协同育人联盟,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完善治理机制,提升党建联建的实施效能。党建联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责任体系和评价体系。明确目标导向、聚焦育人根本。围绕党的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地方、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联建工作不偏离方向、不流于形式。健全考核机制、强化激励保障。将党建联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和领导班子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通过定期督查、年度考评、述职评议等方式,对联建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成效显著的联建项目、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实效转化、推动融合发展。要通过联建促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增强、党员队伍素质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涌现、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真正把党建联建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51吃瓜_巨乳九儿_黑料不打烊_欲梦露点_hentaicartoon党委书记 王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